导
语
/ DAO YU
时下,书画学习多轻临摹,肆意创新,实如人归猿类,荒芜本性,而笔墨自毁,事倍功半矣! 清代《芥子园画传》为中华农耕文明之手工奇作,名为画传,实为经典,可谓句句流经史,笔笔画诗词。 其虽刻本,水墨难辨,着色未知,然其编法,画论、画例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结果,合于自然,契于阴阳,不杂西学,最适吾群。若有心者入,学得数法,兼求“明师”,比观真迹,真乃舟行桨助,体动神推。 今特整理,把手随学,诸多充实,以待日新。图片
图片
总论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。观人者,必曰气骨。石乃天地之骨,而气亦寓焉,故谓之曰“云根”。无气之石则为顽石,犹无气之骨则为朽骨。岂有朽骨而可施于骚人韵士笔下乎?是画无气之石故不可,而画有气之石,即觅气于无可捉摸之中,尤难乎其难。非胸中炼有娲皇,指上立有颠末,未可从事。而我今以为无难也,盖石有三面。三面者,即石之凹深凸浅,参合阴阳,步伍高下,称量厚薄,以及矾头菱面,负土胎泉。此虽石之势也,熟此而气亦随势以生矣。秘法无多,请以一字金针相告,曰活。译文参照:①娲皇:女娲。②颠末:始末。③步伍:交互。④矾头:山顶的小石堆,形如矾石,故名。⑤胎:根源。图片
1、画石下笔法及层累取势法。余所谓一字金针,曰活者,尤须于三面未分,一笔初下,具有磊落雄壮气概,一笔须有数顿,使之矫若游龙。先用淡墨勾框,再以焦墨破之。石廓若左既勾浓,则右宜稍淡,以分阴阳、向背。千石万石不外参伍其法,参伍中又有小间大,大间小之别。画成依廓加皴,渐有游刃。虽诸家皴法不一,石体因地而施,即于一家之中,尺幅之内,或弁于山,或带于水,甚夥其形,总不外此一二法,则他无论。即米山乃全是墨点晕成,不须勾廓者,然于不勾之中亦未尝不具此法,于层层烘染处逼出,甚森严也。1.1聚一 1.2聚二 1.3聚三 1.4聚四 1.5聚五译文参照:①弁(biàn):本意是指古代一种尊贵的冠,也指掌管帝王的冕服及等制,又比喻首领、魁首。②夥(huǒ):群聚。图片
2、画石大间小、小间大之法。树有穿插,石亦有穿插。树之穿插在枝柯,石之穿插更在血脉。大小相间有如置棊,穿插是也。近水则稚子千拳而抱母,环山则老臂独出而领孙,是有血脉存焉。王思善曰:“画石之法,先从淡起,可改可救,渐用浓墨为上”。又云:“画石之妙,用藤黄浸入墨笔,自然色润,不可多,多则滞笔,间用螺青入墨亦妙”。2.1小间大法。2.2大间小法。译文参照:①棊:通棋。②“画石之法,先从淡起,可改可救,渐用浓墨为上”,此语本出自黄公望《写山水诀》。③螺青:花青加墨。图片
3、画石间坡法。子久、云林画石多间土坡,望而可施坐卧,水边竹下正宜留此,以待幽人。非一味蛮山蛮石,使人畏心生也。译文参照:①子久:黄公望(1269年9月12日—1354年11月10日),元代画家。自称浙江平阳人。名公望,字子久,号一峰、大痴道人等。黄公望工书法,通音律,善诗词散曲。尤擅画山水,曾得赵孟頫指授,宗法董源、巨然、荆浩、关仝、李成等。水墨、浅绛俱作,以草籀奇字法入画,气势雄秀,笔简神完,自成一家,得“峰峦浑厚,草木华滋”之评。名列“元四家”(黄公望、吴镇、倪瓒、王蒙)之首。传世画作有《富春山居图》《水阁清幽图》《天池石壁图》《九峰雪霁图》《富春大岭图》等。著有画论《写山水诀》。②云林:倪瓒(1301年-1374年),初名倪珽,字泰宇,别字元镇,号云林子、荆蛮民、幻霞子,江苏无锡人,元末明初画家、诗人。倪瓒家中富有,博学好古,四方名士常至其门。元顺帝至正初年,散尽家财,浪迹太湖。洪武七年(1374年)卒,时年七十四岁。倪瓒与黄公望、王蒙、吴镇合称“元四家”。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,师法董源,受赵孟頫影响。早年画风清润,晚年变法,平淡天真。疏林坡岸,幽秀旷逸,笔简意远,惜墨如金。以侧锋干笔作皴,名为“折带皴”。墨竹偃仰有姿,寥寥数笔,逸气横生。书法从隶书入,有晋人风度,亦擅诗文。存世作品有《渔庄秋霁图》《六君子图》《容膝斋图》《清閟阁集》。图片
4、北苑、巨然石法。此披麻皴也,北苑、巨然及松雪、大痴、仲圭皆画之。中有正开石面如鼻隼然,号曰“石隼”,子久尤喜为此。译文参照:①北苑:董源,字叔达,洪州钟陵(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)人。五代绘画大师,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,与李成、范宽,并称“北宋三大家”。南唐时期,曾任北苑副使,人称“董北苑”。南唐灭亡后,进入北宋。擅于山水画,兼工人物、禽兽。其山水初师荆浩,笔力沉雄,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,不为奇峭之笔。疏林远树,平远幽深,皴法状如麻皮,后人称为“披麻皴”。存世作品有《夏景山口待渡图》《潇湘图》《夏山图》《溪岸图》《寒林重汀图》《龙宿郊民图》《平林霁色图卷》等。②巨然:江宁(江苏南京)人。五代画家,僧人。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,专画江南山水,所画峰峦,山顶多作矾头,林麓间多卵石,并掩映以疏筠蔓草,置之细径危桥茅屋,得野逸清静之趣,深受文人喜爱。以长披麻皴画山石,笔墨秀润,为董源画风之嫡传,并称董巨,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。名下画作有《秋山问道图》《山居图》《萧翼赚兰亭图》《万壑松风图》《层岩丛树图》《秋山图》等传世。③松雪:赵孟頫,字子昂,汉族,号松雪道人,又号水晶宫道人。吴兴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。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、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。赵孟頫博学多才,能诗善文,通经济之学,工书法,精绘艺,擅金石,通律吕,解鉴赏。在绘画上,他开创元代新画风,被称为“元人冠冕”。其绘画取材广泛,技法全面,山水、人物、花鸟无不擅长。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,强调“书画同源”。其绘画、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。 ④仲圭:吴镇(1280年—1354年),字仲圭,号梅花道人,浙江嘉兴人。元代画家、书法家、诗人。吴镇擅画山水、梅花、竹石,与黄公望、倪瓒、王蒙合称“元四家”。⑤鼻隼:鼻子凸起的部分。图片
5、云林石法。云林石仿关仝,然仝用正锋,倪多侧笔,乃更秀润。所谓师法舍短也。译文参照:①关仝:京兆长安(陕西西安)人。五代时期杰出画家,与荆浩、董源、巨然并称“四大山水画家”。图片
6、吴仲圭石法。仲圭披麻皴最为纯熟,且于熟处用生,为他家所不及。译文参照:①吴仲圭:吴镇。图片
7、王叔明石法。此披麻带解锁皴也,独黄鹤山樵画之。山樵为松雪甥,画乃追踪松雪,而石有出蓝之誉。译文参照:①王叔明、黄鹤山樵:王蒙(1308年-1385年),字叔明,号黄鹤山樵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元末明初画家。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,后来进而师法王维、董源、巨然等人,综合出新风格。王蒙与黄公望、吴镇、倪瓒合称“元四家”,兼攻人物、墨竹,并擅行楷。存世作品有《青卞隐居图》《葛稚川移居图》《夏山高隐图》《丹山瀛海图》《太白山图》等。②甥:王蒙是赵孟頫外甥。图片
8、黄子久石法。子久,常熟人,有谓其画多作虞山石,层层骀荡者,如王宰蜀产,多画蜀中山水,玲珑窳窆,巉嵯巧峭,各因所见,其语良是。故子久实本石法于荆、关,而自为减塑,笔如画沙,益见高简。译文参照:①子久:黄公望。②虞山:长江三角洲的小山丘,直径约二十里,高不过两百余米,如同三月里新发的一片嫩叶。③骀(dài):劣马。③骀荡:放纵,舒展。④王宰:唐代蜀中人,多画蜀山,玲珑巧峭。⑤玲珑窳窆(yǔ biǎn):玲珑剔透,形容山石孔穴明晰,结构奇巧。⑥巉(chán)嵯巧峭:山势险峻峭拔。唐·张彦远 《历代名画记·唐朝下》:“ 王宰,蜀中人,多画 蜀山,玲珑窳窆,巉差巧峭。”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四:“ 桂林之山,玲珑剔透;巴蜀之山,巉差窳窆;河北之山,绵衍庞博;江南之山,峻峭巧丽。”图片
9、二米石法。此米点而微间芝麻皴也,元晖父子于高山茂林中,时一置之,层层点染,以烟润为主,虽不露石法棱角,然视其框廓下手处,实披麻也。译文参照:①元晖:米友仁(1074-1153),一名尹仁,字元晖,小名寅哥、鳌儿,晚号懒拙老人,山西太原人,定居润州(今江苏镇江)。宋朝画家,系北宋画家米芾长子,世称“小米”。②米芾:初名黻,后改芾,字元章,自署姓名米或为芈,祖居太原,后迁湖北襄阳,谪居润州(现江苏镇江),时人号海岳外史,又号鬻熊后人、火正后人。北宋书法家、画家、书画理论家,与蔡襄、苏轼、黄庭坚合称“宋四家”。曾任校书郎、书画博士、礼部员外郎。米芾书画自成一家,山水画师法董源,然别出新意,多以水墨点染,重意趣不求工细,世称“米氏云山”。图片
10、诸家皴石详辨。四大家石及各种皴,余既略言之矣。然法有专兼,皴分工拙。既引升堂,更当入室,若王右丞之石如飞白;郭河阳之石似云头;董北苑之石形娟秀,意在江南;李思训之石泳波涛,神飞海外。有诸家共习此一皴者;有一家能擅此众长者;有一家本不习此皴法,而于机法纯熟中流出,无心逼肖者,难为刻舟之见。今将诸家细皴石法一一析举,以待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如此一则中,皴法犹有未尽,当于后则画山头中补见之。译文参照:①王右丞:王维(693或694或701年—761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河东蒲州(今山西永济)人,祖籍山西祁县。唐朝诗人、画家。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世称“王右丞”。王维参禅悟理,精通诗书音画,以诗名盛于开元、天宝间,尤长五言,多咏山水田园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,因笃诚奉佛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书画特臻其妙,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。著有《王右丞集》《画学秘诀》,存诗约400首。北宋苏轼评云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②郭河阳:郭熙(1023年--约1085年),字淳夫、河阳(今河南温县)人,北宋绘画大师。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年)奉诏入图画院,初为“艺学”,后任翰林待诏直长。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,曾“一殿专皆熙作”。郭熙擅画山水,无师承,早年风格较工巧,后取法李成,画艺大进,到晚年落笔益壮,能自放胸臆 ,炉火纯青。其画论有《林泉高致》,提出高远、深远、平远“三远法”。画山石多用“卷云”或“鬼脸”皴;画树枝如蟹爪下垂,笔势雄健,水墨明洁。传世作品有《早春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, 《窠石平远图》 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,以及《树色干远图》《早春图》《关山春雪图》《山林图》《秋山行旅图》《幽谷图》等。③董北苑:董源。④李思训:字建睍(xiàn),一作建景。陇西狄道(今甘肃省临洮县)人。唐朝宗室、官员、书画家,唐太祖李虎玄孙、华阳县公李孝斌之子。李思训工书,善丹青,书画称一时之绝。他擅画山水、楼阁、花木及走兽等,世称“李将军山水”。其山水树石,师法隋代展子虔,并加以发展,形成笔格遒劲,金碧辉映,意境奇伟,用笔遒劲,具有装饰意味的“青绿山水”与“金碧山水”的风格 ,时人有“国朝山水第一”之评。唐人朱景玄列其画为“神品”。明人董其昌尊其为“北宗”画派之祖。为与其子李昭道相区别,世称“大李将军”。其画作多已散佚,今传世作品有《江帆楼阁图》(有争议)。10.1 王叔明皴法。图片
10.2 黄子久皴法。图片
10.3 范宽、夏圭皴法。译文参照:①范宽:又名中正,字中立,陕西华原(今陕西铜川耀州区)人,宋代绘画大师。因为性情宽厚豁达,时人称之为“宽”,遂以范宽自名。范宽、董源、李成,并称“北宋三大家”。艺术成就使得范宽与李成齐名,并称“李范”,又与同为华原人的柳公权合称“柳范”。初学李成,后感悟“与其师于人者,未若师诸造化”,遂隐居终南、太华,对景造意,写山真骨,自成一家。其画峰峦浑厚端庄,气势壮阔伟岸,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。用笔强健有力,皴多雨点、豆瓣、钉头,山顶好作密林,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,屋宇笼染黑色。作雪景亦妙。存世作品有《谿山行旅图》《雪山萧寺图》《雪景寒林图》等。②夏圭:字禹玉,临安(今浙江杭州)人,南宋绘画大师。“南宋四家”之一,早年画人物,后来以山水著称。他与马远同时,号称“马夏”。宁宗时任画院待诏,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。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,又吸取范宽、米芾、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。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,但却喜用秃笔,下笔较重,因而更加老苍雄放。用墨善于调节水分,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。在山石的皴法上, 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,然后趁湿用浓墨皴,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,被称作泥里拔钉皴。传世作品有《溪山清远图》《西湖柳艇图》《雪堂客话图》等。图片
10.4 荆浩、关仝画法。译文参照:①荆浩:字浩然,号洪谷子,河内沁水(一说河南济源人 ,一说山西沁水县人),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画家,北方山水画派之祖。博通经史,博雅好古。乾符元年(874)前后,得到宰相裴休的关照,担任小官。大中十年(856),罢官回乡。躲避战乱,常年隐居太行山。善于山水画,师从于张璪,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,作画“有笔有墨,水晕墨章”,勾皴之笔坚凝挺峭,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、大山堂堂的气势,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。著有《笔法记》,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,提出气、韵、景、思、笔、墨的绘景“六要”。作品《匡庐图》《雪景山水图》等。②关仝:字号不详,京兆长安(陕西西安)人。五代时期杰出画家,与荆浩、董源、巨然并称“四大山水画家”。图片
10.5 马远画法。译文参照:①马远:祖籍河中(今山西永济),“靖康之变”北宋灭亡后,马远的祖父马兴祖随着宋高宗赵构南渡,因此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临安(今浙江杭州)出生长大的。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,很难查考。曾为南宋光宗、宁宗两朝(约1190年-1224年)的画院待诏。他擅画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山水取法李唐,笔力劲利阔略,皴法硬朗,树叶常用夹叶,树干浓重,多横斜之态。楼阁界画精工,且加衬染。喜作边角小景,世称“马一角”。人物勾描自然,花鸟常以山水为景,情意相交,生趣盎然。与李唐、刘松年、夏圭并称“南宋四家”。存世作品有《踏歌图》《水图》《梅石溪凫图》《西园雅集图》等。图片
10.6 刘松年画法。译文参照:①刘松年:号清波,南宋画家,历孝宗、光宗、宁宗三朝,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宅口人。刘松年与刘龟年兄弟随父亲宦居钱塘清波门,以住地自号刘清波,因清波门又称南“暗门”,故外号宋“暗门刘”。刘松年工山水人物,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,画风笔精墨妙,变雄健为典雅,水墨青绿兼工,着色妍丽典雅,常画西湖,多写茂林修竹,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,因题材多园林小景,人称“小景山水”。图片
10.7 徐熙皴法。译文参照:①徐熙:五代南唐杰出画家,金陵(今南京)人,一说钟陵(今江西进贤)人。出身于“江南名族”。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,后在开宝末年(公元975)随李后主归宋,不久病故。一生未官,郭若虚称他为“江南处士”。沈括说他是“江南布衣”。其性情豪爽旷达,志节高迈,善画花竹林木,蝉蝶草虫,其妙与自然无异。后人将其与后蜀黄筌并称为“黄徐”,有“黄家富贵,徐熙野逸“之评,为五代、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之代表。图片
10.8 解锁皴法。范宽常为之。图片
10.9 大斧劈法。马远、夏圭多画之。图片
10.10 乱柴、乱麻二石法。元人多用之。图片
10.11 小斧劈法。本自刘松年、李唐,唐寅学之,深得其奥,周东村,沈石田皆用之。译文参照:①李唐:南宋画家。字晞古,河阳三城(今河南孟州)人。初以卖画为生,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。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。擅长山水、人物。变荆浩、范宽之法,苍劲古朴,气势雄壮,开南宋水墨苍劲、浑厚一派先河。晚年去繁就简,用笔峭劲,创“大斧劈”皴,所画石质坚硬,立体感强,画水尤得势,有盘涡动荡之趣。兼工人物,初师李公麟,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,自成风格。并以画牛著称。与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并称“南宋四大家”。存世作品有《万壑松风图》《清溪渔隐图》《烟寺松风》《采薇图》等。②唐寅:字伯虎,小字子畏,号六如居士,南直隶苏州府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祖籍凉州晋昌郡,明朝著名画家、书法家、诗人。成化二十一年(1485年),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,进入府学读书。弘治十一年,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(解元),入京参加会试。弘治十二年,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,坐罪入狱,贬为浙藩小吏。从此,丧失科场进取心,游荡江湖,埋没于诗画之间,终成一代名画家。唐寅晚年生活穷困,依靠朋友接济。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,时年五十四岁。山水画宗法李唐、刘松年,融会南北画派,笔墨细秀,布局疏朗,风格秀逸清俊。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,色彩艳丽清雅,体态优美,造型准确;亦工写意人物,笔简意赅,饶有意趣。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,洒脱秀逸。书法奇峭俊秀,取法赵孟頫。绘画上与沈周、文徵明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,又称“明四家”。诗文上,与祝允明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代表作品有《山路松声图》《江南农事图》《双松飞瀑图》《金阊别意图》《函关雪霁图》等。③周东村:周臣(1460年—1535年),字舜卿,号东村,明代著名画家。擅长画人物和山水,画法严整工细。擅长画人物和山水,画法严整工细。周臣山水师承陈暹(xiān)。曾刻苦临摹李成、郭熙、李唐、马远等作品,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。 ④沈石田:沈周(1427年11月21日—1509年8月2日),字启南,号石田,晚号白石翁,明代著名画家、书法家、文学家、医学家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,少时师从陈宽学习诗文,青年时期师从伯父沈贞,还有刘珏、杜琼、赵同鲁等学习绘画。其一生家居读书,吟诗作画,优游林泉,追求精神上的自由,从未应科举征聘,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。沈周与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明四家”,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,他师法元四家,并上溯董源、巨然,同时旁涉南宋院体画和浙派等,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, 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。传世作品有《庐山高图》《魏园雅集图》《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》《沧州趣图》等。图片
10.12 披麻间斧劈法。王维每用之。图片
10.13 荷叶皴法。王右丞变体,全以骨法为主,色以青绿。图片
10.14 折带皴法。倪云林用之。国学书画交流的专业平台
书法国画 欢迎咨询
电话:18210978666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